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资讯 >

高校教师:中国教育报刊社“两报四刊”全新改版

东风浩荡千帆竞,神州处处万象新。

  在2015年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中国教育报刊社携旗下媒体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神州学人、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师报,向关心、支持我们的每一位读者致以新年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迎接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伴随着新年的新气象,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全新改版。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下,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两报四刊”顺应时代潮流、推动融合发展的一次集体出征、一次集团亮相、一次集中行动。

  从以前的各领风骚、百花齐放到今天的融合发展、集团亮相,从以前的一枝独秀、曲高和寡到今天的协奏合唱、集体奋进,中国教育报刊社所有媒体将凝气聚力、协同作战、立体发声,向教育系统和全社会提供更快捷、更精彩、更优质、更实用、更深刻的教育资讯和服务信息,全面打造传统媒体升级版、新媒体生长版和媒体融合发展版,构建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型的教育新闻宣传阵地、教育资讯社会化传播和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报刊社所属媒体的教育新闻宣传水平,舆论引导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权威性和影响力,奏响时代的教育最强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宣传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是我们多年办报办刊形成的传统优势,也是我们服务教育系统广大师生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递最权威的教改政策,发掘最鲜活的教改经验,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报道引领教育改革。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进一步提升服务读者的能力。不管是政策解读还是事件报道,不管是典型推介还是理念引领,读者的关注就是我们的方向,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动力。满足读者需求,服务读者需要,是我们至上的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进一步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两报四刊”面对不同读者群,探索内容的差异化定位,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优势,推出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和专业资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进一步增强报刊的深度和专业内涵。深刻,更深刻!专业,更专业!这是新媒体时代纸媒赖以立身的根本,我们将力争用深度思维考量教育新闻,用专业视角解读教育问题。深度的事实,专业的解读,前沿的理念,独到的观点,就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的融媒体报道机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深度优势和新媒体的互动优势,推出更多透析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改革,传播教改典型,树立教育教师形象的融媒体报道,集体发声,形成声势,讲好教育故事,传播好教育声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集体改版,打造“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公共传播和社交互动平台。广大读者不再只是教育资讯的被动接受者,也可以成为发现者、报道者、传播者和评论员,参与到新闻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让我们的报刊真正成为每一位读者的报刊。

  亲爱的读者,改版后的中国教育报刊社“两报四刊”,需要您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关注和参与。2015年,我们期盼能够伴您度过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每一天。

《中国教育报》:做立体的新闻

  总有一种变革的力量催促我们前行。

  当移动新兴媒体蜂拥而起,我们有责任回答:传统媒体的价值何在?《中国教育报》已年逾三十而立,如何继续“立”于新媒体潮头,新年的阳光打在我们脸上,变革的呼声叩在我们心里。

  改版后的《中国教育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代表一种追求:为每一位关心教育的读者、粉丝、用户生产权威、专业和有公信力的教育新闻产品。它既郑重呈现于新闻纸上,也24小时流淌在互联网上。《中国教育报》是服务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主流教育新闻媒体,也是融合报纸、移动互联和客户端的立体化平台。

  我们崇尚深度思维和问题意识,发现公众最关心的教育新闻点,力求新闻解析的透彻度,去伪存真,拉直问号;我们追求平台融合和专业化服务,在融媒体流程中生产具有教育“基因”的专业新闻产品;我们主张文体解放和评论锐度,重构传统媒体话语体系,提高“悦读”指数,在观点平衡前提下增强评论锐度、批评性与思想性;我们致力办大教育报,立足教育界、增强社会性,突破就教育论教育的视野局限。我们愿尽全力服务每一位深度参与教育的人。

  2015年3月1日起,《中国教育报》将以崭新姿态与您见面,新闻板块将突出“方向性引领”,做足“焦点”“观点”“亮点”,为中心工作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特别在深度报道、评论、典型报道上下功夫。专周刊板块突出“专业化服务”,做出“卖点”,面向市场、面向学校,为师生服务、为读者服务,在专业性、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上下功夫。

  我们继续秉承“开门开放开明办报”的理念,面向全球资源,凝结专家智慧,吸收读者声音,互动联动,形成合力;我们将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建立全媒体采编机制,为读者奉献立体的、深度的新闻精品。

  2015年,我们仍然期待,在每一个清晨与您相见!

《人民教育》:思想高地,行动智库

  2015年,《人民教育》将走过65个春秋。

  在新媒体汹涌而来之时,我们选择顶尖内容生产,为您提供有深度、有温度、有质感的纸媒阅读,因为我们相信思想和经典的恒久力量。我们选择庄重、高雅、大气的审美品位,因为我们相信“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现代教育气质是每一个人的内心召唤。

  我们尊重事实、敬畏规律、坚守良知、把握方向,以现代精神引领中国教育。我们从“小教育”走向“大教育”,走向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我们把舆论引导和重大问题引领、典型报道、专业服务作为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以系统思维进行精准的栏目分类,方便您找到最需要的内容。我们从国家意志与人民声音结合处确定选题策划角度,顶天而立地。

  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基础教育是我们的主要服务领域。我们将围绕您的真实教育需求进行内涵突破。权威性、思想性、专业性、前沿性是我们一贯的定位,而“新、深、透、广、专”则是我们2015年对读者的郑重承诺。

  我们倡导“思想改变教育,专业成就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刊,努力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思想高地、行动智库。

  《人民教育》是厚重的,也是年轻的。2015年,人民教育官方微信将全新面世,替您过滤海量信息,提供心灵的慰藉、有价值的思想、专业的解决方案。我们更期待线下的亲切会面,共同探讨深层次教育问题。

  我们期待每月两次的深度晤谈,也期待每一天晨起时的对话。为了共同的教育理想,牵手!

《中国高等教育》:正视听、明学理

  这是时代的热土,2000多所青春校园,人文日新。

  这是祖国的朝阳,2000多万智慧大脑,薪火相传。

  这是我们为之奉献的高教事业,为之服务的高教人。

  2015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明确了“正视听、明学理”的刊训。

  针对当前复杂而多元的舆论环境,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和百姓期待,以生动的事实引导高教舆论,以深度的理论树立学术导向。

  如何真正成为传播高教声音的不可替代的主流阵地?如何成为高教管理者信任并依赖的学术期刊?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版面临的三个重大使命。

  我们吃透两头,把党和国家关于高教的指示和部党组决策传达到基层,设置了“本期关注”“高端访谈”栏目。

  我们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再上台阶,领军国际前沿,“理论视野”“前沿观察”记叙您的思考,写下您的足迹。

  我们关注每一个师生,每一所学校都是我们联系的对象,尊重基层抓“活鱼”,设置了“高教纵横”“基层气象”栏目。

  互联网时代,每个师生都有机会轻触键盘,拿起手机,与我们共建融媒体,“微研讨”倡导平等交流、分享共赢。

  地球村的每个角落都牵动着彼此的神经。向世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学习中赶超,在赶超中学习。“域外视角”与您同行。

  高等教育凝聚着高端智慧。高教事业坚守着理想高地。

  期待您和我们携手共创中国高等教育第一刊,打造高等教育决策智库。

  在这个平台上,您有发言权。

《神州学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留学,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从精英时代迈入大众时代。

  随着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留学工作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留学,真正进入了一个大时代。

  你们:海外留学生、准备出国留学人员和学成归国人员;我们:《神州学人》杂志,都将要站上更大的舞台。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价值被重新定义。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其实是摆在你我面前的共同课题。

  这也是一个逆袭的时代,龟兔赛跑不再是一个童话,没有创新思维和持续发力,兔子永远会被乌龟逆袭。

  这又是一个略显残酷的新媒体时代,不论是网络还是移动客户端,读者的选择有太多太多,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我们仍在努力赶超这个时代。我们拥有你们这样特殊的、热心的读者,我们希望能拿出更生动、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报道内容,讲好留学生的故事,发出留学生的声音,展现留学生的精神,因为你们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你们的声音代表中国,你们的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希望你们能从《神州学人》找到动力和启迪,规划自己的人生,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迎接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你们每天都在进步,我们也一样。我们不仅有杂志,还有中国大陆第一家中文网络新闻媒体。如今,我们已被包括杂志、网站、多种移动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包装一新,接下来,就是要在这个平台上为你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你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希望和你们一起创造需求,一起提升自身价值。

  你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因为我们将共同迈进一个大时代。

《中国民族教育》:民族特色、教育情怀

  从地图上看,我们有的在祖国的大西北、有的在大西南,有的远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有的分散于广袤的祖国内地。但我们因为从事一项共同的事业而有了天然的联结,那就是民族教育事业。《中国民族教育》这个平台,让我们理解与相通。

  2015年,一个元年开始,我们也将作一次新的尝试——让《中国民族教育》离你们更近些。为此,我们全新改版,赋予杂志内容与形式新的变化,我们希望把一本“好看、有用、接地气”的纸质杂志呈现给你们。

  改版后,内容上,我们力争做到宽视野、有特色、重思想含量和问题意识,您将从时政性、新闻性、民族性、专业性、文化性的内容中找到您的所需,也希望奉献出您的思想与情感。

  形式上,我们力求现代感强的版式风格。为此,杂志在结构呈现上将更加清晰和有逻辑性,具体由七大板块和板块下的子栏目组成:时政板块、思想板块、聚焦板块、典型板块、治教板块、专业板块和文化板块。无论您是从事民族教育的行政管理者、研究人员,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一线教师,都将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餐。或者,您不是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只是关注或对民族及民族教育事业感兴趣,我们的杂志是您的必然之选。

  改版后,我们将秉持“民族特色,教育情怀”的办刊理念,力争将杂志办成民族教育的第一品牌媒体,真正成为从事民族教育事业的所有人的共同平台。欢迎您与我们的微信、微博和QQ群即时连接。让我们在一起,怀着一份真挚的民族情感,共同为民族教育的明天添上一抹最绚丽的色彩!

《中国教师报》:读中国教师报,做中国好教师

  《中国教师报》,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11年风雨征程,《中国教师报》一直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1400万中国教师心中,被誉为“中国课改报”“没有围墙的教师进修学校”。

  2015,全新改版升级的我们依然发扬这个传统,进一步扎根大地、贴近基层,办出“国字头”水准,办出教师报特色,用专业品质引领教师,服务教师。

  教育承载未来,教师引领希望。改版后的我们继续把“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作为核心理念,坚持专业性、服务性、新闻性,努力打造中国教师专业媒体第一品牌,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服务体验。

  2015,我们除了开设新闻、评论、环球版,还将推出教师工作、现代课堂、教师成长、课改研究、教育家、区域教育、教师生活七大周刊。在内容上,我们进一步贴近教师,增大与教师有关的内容;扩大作者队伍,既重视名家名师,也重视普通教师;强化人物报道、凸显评论力量,推出好老师“封面人物”。

  2015,是《中国教师报》的“发现之旅”和“行走之旅”,我们用眼睛发现,用脚步行走,继续为教师、学校和区域教育服务,提供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开发有价值的在线资源,为推动中国教育内涵发展而努力。

  我们一直相信,教师是胸怀远大的筑梦者、脚踏实地的追梦人,所以,“教师特色、教师视角”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定位。读中国教师报,做中国好教师!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行动起来,点燃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让国家更富强,民族更伟大。

  2015,梦想让我们前行更有力。

以上文章由中国高校教育网编辑或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