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心理 >

分数不等于未来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师张依雯
  
  高考结束并不能让考生完全放松。虽然考生和父母在高考前已尽可能做了充分准备,但考试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不能保证结果符合预期。公布分数后,很多考生的情绪会大起大落。分数不等于未来,考生和父母要理性面对。
  
  成绩不理想,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认真努力考试失误
  
  这类考生平时认真努力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比较了解,没有过高的期望,却在高考中出现失误,发挥不好。
  
  因为一直以来的认真学习,这类考生对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信心,学习态度比较积极。高考失利的他们需要重新定位自己。
  
  平时不够努力考试不理想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自己清楚差距所在,但不太愿意承认。如果模拟考试发挥得比较好,或者报考了比较高的志愿,这类考生就更期望自己在高考中也能超水平发挥。当发现高考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会受到打击,就像自己编制出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击碎了。一些考生甚至会羞于向亲人、朋友提起分数,不和同学交流,愁眉苦脸。
  
  这类考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过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
  
  考前放松考试状态欠佳
  
  一些考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不错,“一模”后逐渐放松下来;或者觉得以自己的状态,考上第一志愿并不难,在冲刺阶段没有好好努力;或者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考得不理想。这类考生面对分数时会自责、内疚,觉得很懊悔。
  
  怕丢面子怕对不起父母
  
  有些考生在意分数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能输给同学,不能让父母丢面子,要对得起父母的付出。这类考生的心态问题也不容忽视。
  
  为帮助考生度过难关,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勇敢面对
  
  父母对分数的态度直接影响考生的态度。因此,父母要注意在语言上对考分直接描述,不躲闪、不回避,在心态上不找客观原因。对于很多父母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是个挑战。同时,这也是考生面临的挑战。当考生无法面对时,父母要成为考生的榜样。
  
  调整情绪
  
  父母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考生更是如此。为了让考生不把话憋在心里,父母也要做到不压抑自己的情绪。父母会心疼考生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会担心考生太难过,这些心情最好直接表达。孩子喜欢坦率的父母,如果在陷入困境时体会到父母的着急和发自内心的关心,考生也会把自己的自责、内疚、懊悔发泄出来。此外,当考生感觉到父母为自己此刻的状态着急时,他们更愿意尽快调整状态,和父母一起面对。
  
  分享成长
  
  如果亲子关系足够好,父母可以找机会和孩子分享自己成长中的失败瞬间,将自己当时的心情描述清楚,最好详细说说自己是如何一点一点走出来的,有谁在这期间给了自己帮助、启发或支持,自己长大后反观这件事的感受是什么……让考生明白很多当时看起来的“大事”,在人生中真的不是大问题。
  
  借助外力
  
  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父母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带动考生。同伴的想法虽然不一定成熟,却能帮助考生理清自己的处境。父母可以鼓励考生和朋友到户外活动、放松,做些有兴趣的事情,如读书等。
  
  理性决策
  
  在调节情绪的同时,父母要帮助考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补录的情况和大学的情况,为下一步找到更多确定的信息。这样做可以让考生在现实层面踏实下来,心态也会有所改变。
  
  当成绩较好时: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成绩比较理想。这时,很多父母会带考生好好庆祝一下。这无可厚非,不过考生、父母千万别庆祝得“过火”,如果考生太过放松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在等待录取结果时,父母也要引导考生总结高中的得失,尤其总结自己在能力上、学习方法上的经验和感受,并鼓励考生将其复制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继续做让自己满意的人。
  
  录取的过程也存在很多可能,父母要帮助考生平稳心态,切莫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前过度兴奋。否则,万一不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考生就要面对由兴奋到失落的巨大心理落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