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在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键节点,为加深青年一代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乡工程学院红色轨迹爱国主义实践团的六名师生,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一同奔赴河南省信阳市新乡县,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在这片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度探索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与重要价值,立志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胸有赤诚信念,迈向红色之旅
出发前,实践团成员首先参与了新乡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仪式上,他们系统学习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安全规范及流程细则,为后续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筑牢了基础。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主动查阅党史文献、英雄事迹等相关资料,围绕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展开深入研学。他们重点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应如何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行动,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启动仪式上,校团委书记郑俊珂结合自身多年的丰富经验,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她指出,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到当代中国在科技、民生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既包含对民族历史的敬畏、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更强调在新时代担当起强国建设的使命。她特别强调,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载体,不仅能让青年学子在实地走访中触摸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更能引导大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时代意义。她对实践团成员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大家珍惜实践机会,在与社会的深度互动中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团委老师为实践团壮行(方帅轩 供图)
追思先烈伟绩,永记初心担当
“英雄是名族的脊梁和闪亮坐标。”带着对英烈崇高的敬意,实践团全体成员走进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
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内,泛黄的《革命烈士英名录》静静陈列,详实的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史资料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实践团成员屏气凝神,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浴血奋战的战场传奇到隐姓埋名的奉献故事,先烈们胸怀全局的格局、万众一心的团结、英勇无畏的气概与勇挑重担的担当,深深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让大家在感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英雄”二字的千钧分量。
离开纪念堂,实践团成员来到庄严肃穆的英烈广场。面向鲜红的党旗,大家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回荡在广场上空,既是对初心使命的重温,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随后,成员们怀着肃穆之情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纪念堂,目光望向远处英雄山上“红旗飘飘”的标志性雕塑——那迎风矗立的造型,恰似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指引着后人砥砺前行。大家伫立凝望,向所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在整齐排列的革命烈士墓碑前,实践团成员鞠躬静默,以献上鲜花的方式寄托深切哀思。指尖拂过碑上的名字,大家仿佛能触摸到先烈们滚烫的家国情怀,更真切体会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无私奉献。
实践团成员为中学生讲解英雄事迹(朱双奇 供图)
实践团成员面对党旗宣誓(杜子慧 供图)
实践团成员向烈士们三鞠躬(张一鸣 供图)
探访赤色故都,赓续红色血脉
“革命摇篮鄂豫皖,苍松翠柏红杜鹃。”怀着对红色历史的敬畏之心,实践团成员第二站抵达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场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史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系统展现了鄂豫皖苏区从创建之初的艰辛探索,到发展壮大中的浴血奋战,再到成为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的波澜壮阔历程,为后人铺就了一条回望峥嵘岁月的历史长廊。
漫步馆内,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革命的豪情:攻克新集的战旗上,仿佛仍能看见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那道道弹痕记录着打破敌人封锁的艰难征程;“列宁号”纪念机静静陈列,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它不仅见证了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壮志,更承载着早期军民探索科技救国的朴素理想。走进将帅馆,许世友、徐向前等革命前辈的事迹如星辰般璀璨:他们或在枪林弹雨中运筹帷幄,或在酷刑拷打下坚守信仰,用生命诠释着“为理想献身”的崇高情怀。静静伫立的文物与讲解员娓娓道来的故事相互交织,宛如一堂沉浸式的思政大课,让每一位参观者在历史细节中驻足沉思,于精神共鸣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穿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为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深植心灵,实践团成员创新形式、多维发力,推动红色革命精神的活态传承。他们精心编排红色主题舞蹈《我们走在大路上》,用舒展的肢体演绎红军行军的坚毅步伐,以激昂的舞姿重现战场冲锋的壮烈场景,让观众在艺术熏陶中触摸革命岁月的激荡风云;在博物馆广场开展诗朗诵活动,成员们以饱含热泪的语调吟诵《如果信仰有颜色》,从“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的意志坚定,到“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铮铮誓言,字字句句倾诉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与深切追思;组建“红色宣讲小分队”,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让听众在生动体验中穿越历史长河,重温那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同时,实践团还组织“星火讲述者”培育计划。成员们化身“小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培养其表达能力。实践团成员说:“我们想让小朋友们知道,英雄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就在身边的榜样。”他们相信,当越来越多青少年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燎原之势,让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实践团成员以舞蹈形式歌颂革命精神(张一鸣 供图)
实践团成员以诗朗诵的形式歌颂大别山精神(方帅轩 供图)
实践团成员讲述攻克新集的革命故事(郑佳茵 供图)
恭听革命史诗,铭记英雄荣光
聆听革命往事,铭记英烈功绩,共筑精神家园。实践团成员的第三站抵达了信阳市新县田铺大湾。在这里,成员们不仅沉醉于自然美景,更深度挖掘了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
他们参观了许世友将军的旧居,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仿佛是历史的讲述者,静静诉说着将军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和英勇无畏的事迹,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坚守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成员有幸与革命烈士后代韩光莹的妻子袁业叶女士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袁女士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们一家三代从军的光荣历史,还分享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田铺大湾时的温馨场景,以及总书记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这些生动的讲述,让实践团成员对红色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袁女士为实践团成员讲述自己的红色家史(潘龙 供图)
新乡工程学院红色轨迹爱国主义实践团的新县实践活动,是一次穿透时空的精神共鸣,更是一场净化心灵的红色熏陶。实践过程中,成员们走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深入博物馆探寻历史、在田铺大湾倾听红色家史,用实际行动解读红色密码,不仅深刻领会到大别山精神作为民族宝贵财富的价值,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大,更强化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感。
实践团成员称,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把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想、化为行动,在学习与工作中坚守初心使命,以实干诠释责任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这段红色之旅虽已划上句号,但红色精神的传承永远在路上。成员们将带着实践收获回归校园,坚定地做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激励更多人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作者:张一鸣 指导老师:潘龙)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合照(潘龙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