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资讯 >

自主招生拉开大幕 华附名师解读报读与备考策略

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多,自主招生考试通过与否已成为一种心理优势的比拼

  一年一度的自主招生开始启动啦。在北大公布校长推荐之后,清华也公布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入选后高考最高可获降60分录取。众所关注的自主招生联盟也于日前传出可能会取消的消息,随后中大华工相继表示未收到教育部通知。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今年自主招生该如何准备?本报求学指南邀请华附名师解读自主招生的报读与备考策略,华附学习在线也有望在今年推出针对广东考生的自主招生课程,这在广东尚属首家。记者 邓仲谋

  联盟要取消?

  “未收到通知”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在去年最引人注目,先后有34所高校参与“北约”、“华约”、“卓越同盟”等联盟。对于这种联盟测试的方式,有消息称教育部有意取消,但社会各界对此争议也较大,中大、华工则相继表示未收到教育部通知。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认为,自主招生是大学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去年出现联盟是一种进步。联盟成员的类型接近,人才观也接近,学生参加一个联盟,减少了考试。虽然联盟的未来发展尚不明晰,但吴颖民认为,未来的联盟会壮大,可能会出现新的联盟,如军事院校和医科类大学,但不会太多,3~5个比较合适。每个联盟有领头羊,没有领头羊就没有号召力,联盟没有前十的高校,吸引力与号召力不会太大。

  去年,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高校组成“北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高校组成“华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卓越联盟”。另有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5所高校组成“5校联盟”。根据报考规则,“北约”的考生最多可申请3所高校,“华约”的考生可同时申请2所学校,“卓越联盟”的考生可同时填报2所高校,而“5校联盟”只能选报1所高校。

  理论上,学生可以报多个联盟和多个学校。但吴颖民并不鼓励学生这样做,他认为,一个学生选报一个联盟就可以了。一个联盟有多所高校,有利于学生减轻负担,不会疲于奔命,缩短自主招生给高中的干扰。有的学生脚踏几条船,根源是学生还没想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成熟。吴颖民介绍,在华附,一个学生只能推荐一个高校,这样,高校自主招生的指标可以充分利用,对学生也相对公平。

  “校荐”没有机会 学生可以自荐

  绝大多数的高校在自主招生报名时,同时接受“校荐”和“自荐”申报方式。一般而言,“校荐”获得通过海选的比例远大于以“自荐”的方式,有数据显示,95%的“校荐” 能通过高校的海选,而“自荐”方式通过海选的比例不超过20%。

  去年华附的“校荐”名额有200多人,其中理科150人,文科50人,最后150多人获得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华师附中教导主任吴青表示,每年学校都会把自主招生的指标与条件进行公布,学生先自愿填报,学校再根据学习表现确定“校荐”名额,一般原则是一个学生推荐一所高校,“校荐”的条件主要是成绩排名、学校表现、广东省广州市优秀学生、竞赛成绩等。

  如果“校荐”没有机会,学生也可以“自荐”。华附前高三级长龚德昌老师认为,“自荐”要根据不同高校的要求,把实力展示出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这么优秀没有被学校选上,要过自己这一关”。“自荐”材料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最好有高校名人、专家的认可,有中学校长、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信,这些都要自己去做,招生简章是不会说这些的。

  据了解,自主招生的申请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报名表)、个人陈述、推荐资料及附属材料。内容主要有高中成绩,竞赛奖项,发表作品,个性特长,志向或大学四年规划等。在组织材料时,重点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个人自述及推荐意见的篇幅均以1页为宜,一般不超过两页,要加盖学校公章。

  自主招生考试已变心理战

  家长过分关注反增添压力

  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家长总是最关心也是最焦虑的群体。吴颖民校长建议家长要关注自主招生,不能功利地看问题。孩子要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功课,多参加社会生活,社团活动,广泛涉猎知识,有优势领域,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强,这样的孩子越有希望胜出。家长以功利的心态研究考什么,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如愿以偿,越是功利越没机会。

  吴青主任认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有许多人,但真正用上这个加分的却很少,自主招生主要是有心理优势,通过了,有30分的底气,拥有更大的心理优势,没有通过,压力更大。所以,吴青建议家长不要过于关注这件事,这样会对考生强加压力,父母要相信孩子的选择。

  华师附中物理老师李剑虹建议家长要有好的定位,做好后勤,提供饮食、资料、订房等后勤服务。学生选哪些学校,父母要尊重学生,哪怕不参加,也要尊重孩子,毕竟自主招生的机会是靠时间换来的,这是高三,家长不要添乱。

  校长推荐上北大“孝”字好评判

  北大公布中学校长推荐之后,广东有7所中学“牛校”校长,可以向北大推荐14名“得意门生”,其中,华附有3个名额。针对今年北大校长推荐首次提出“孝顺父母”招生标准,中学该如何操作呢?

  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表示,孝顺父母,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感恩,懂得知恩图报,心存感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责任心,二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孝顺父母”这一条操作起来并不难,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如何对待父母长辈;二是同学之间也会知道其家庭关系,三是班主任与家长有联系,有家长会,不孝顺父母,老师与班主任有察觉。 

  吴颖民表示,北大校长推荐今年是第三年,前两年形成了一个基本做法,有想法的学生可以申请,提交材料后,学校组织考核小组,请学生介绍特长,评委打分。每年都有十几个学生来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名额。

  看过来人如何突围自主招生(下页)

每年面试都出现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

  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提前获得珍贵的20~30分,除了需要笔试外,还要参加面试,甚至体能测试。华附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在笔试和面试方面有什么经验之谈?过往的学生中,有没有一些典型案例?

  笔试:参加学校选修课作用大

  不同自主招生联盟有不同的考试方式。“北约” 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和政治。各校自行决定本校要求考查的科目及成绩使用方式,考生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自行选择考试科目。“华约” 的考试科目为阅读与写作(含中文和英文)、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卓越同盟”的笔试共设2个科目,分别为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和数学物理水平测试。“5校联考” 由5校联合命题,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能力测试。

  对于自主招生笔试,华附是怎么做的?华附教导主任吴青表示,高三没有相应的自主招生课程,不开课,也不指导,主要是通过高一、高二的选修课来进行。选修课主要在周六,以特长为主,不限课内知识,还有课外知识,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选修,为今后自主招生做准备。

  “北约”的笔试是由北京大学自己组织命题,有时数学难,有时物理难,由于是教授出题,基本不看中学的现状,也不看高考的考试大纲。华附前高三级长龚德昌老师表示,而“华约”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笔试比高考难。就华附而言,校本选修课是备考自主招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面试:利用班会可练习面试

  自主招生的面试最灵活,也是自主招生考试的核心,最为高校看重。每年面试都出现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今年广东出现“小悦悦事件”后,有学校表示,“小悦悦事件”可能会成自主招生考试的题目,用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关注的情况。

  在学校里有哪些场合可以用来训练面试呢?班会。龚德昌老师介绍,华附高一高二的主题班会课,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学生经过历练之后,就有了自主招生面试经验。此外,华附每年有许多大型的活动,如比赛、演讲、展示,学生面试时,站出来就会落落大方。面试,也可以做一些临时准备。一是围绕时事热点收集一下资料。去年有一个家长,为孩子收集《参考消息》,当谈起时事时,学生的视角就体现出来了。二是成立面试小组,走走场。许多高校的面试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高中生最大的问题是不主动,要提前让学生热热身。

  华附自主招生案例:

  案例一:

  有一位学生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从高二起就准备竞赛,物理化学都参加,但高三时,竞赛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在没有竞赛优势的情况下,怎样在自主招生中胜出呢?高二优势体现出来了。原来,这位同学思维很活,自主学习能力强,高二报了选修课,注重提高思维能力。结果,在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中,得到了班里的最高分,而他平时是拿不了第一的。

  点评:李剑虹老师认为,备考自主招生,高二非常重要,最好参加学校的选修课。

  案例二:

  一位学生报考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复旦的笔试题目多,难度大,文理科知识都有,范围广。这位同学参加复旦的优势是从高二开始文理科成绩都不错,理科背景的他,历史比文科生还厉害。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也很给力,上了重本就录取,最后,这位同学如愿进入了复旦大学。

  点评:李剑虹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启示是要报考自主招生,首先要分析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这个联盟又是属于哪种类型,做到最好的匹配。这个同学如果考“华约”,不见得有好成绩,所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对应报不同的学校。

  案例三:

  有一个文科班的学生,综合素质很好,但成绩不突出,高三时有起伏。在报考自主招生时,这位同学没有盲目,目标非常明确,由于对法律有兴趣,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校“校荐”不了他,他就用“自荐”的方式向中国政法大学递交申请材料。这位同学发展全面,高一高二是团委干部,文科突出,原来在创新班,所以在准备材料时也格外用心,突出个性。中国政法大学对待申请材料也比其他高校认真,有专门的评审专家对材料进行打分,经过初选,他顺利入围。反而学校“校荐”的一位学生,申请材料被刷下来了。

  点评:龚德昌老师认为,这是一个“自荐”成功的典型案例,它给我们的启发是申请材料要有个性,要真实,而且定位要清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别乱投。

  案例四:

  有一个学生上高二时就有想法要考北大清华。于是从那时起开始准备。他认为数学在自主招生中特别重要,而且在高考中也尤为重要,于是多花了很多时间放在数学,这样,两者都兼顾了。高二那年寒假,他还专门参加了相关的培训,看了很多相关的书,做了很多历年的题目。除策略外,这位同学体育出众,高二就进了冠军队,外语好,心理素质也好,是高三好学生中起伏最小的。

  点评:张锦春老师认为,备考自主招生是很花心思的,这位同学在准备自我介绍材料时,充分问了妈妈的意见,还征求同学老师的意见。此外,将自主招生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案例五:

  这有两位情景刚好相反的例子。一位同学是华附奥班的学生,在自主招生期间,只要有机会,就会准备材料递交上去,由于报了很多自主招生,耽误了时间,结果高考没考好,最后去了华工。另一位同学是文科班排名前二的学生,去年任何自主招生都不去,他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想考中山大学的管理学院,最后凭着高考“裸分”也上了。

  点评:龚德昌老师认为,自主招生是高考的补充,它只适合一部分学生。不能因为备考自主招生,而牺牲高考,那是得不偿失的。

  与其取消“联盟”不如优化规则
  □邓仲谋

  今年的自主招生大战即将开演,不料上周“泼出一勺冷水”。据媒体报道,“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三大自主招生测试联盟,并未获得教育部认可,今年可能被取消。但来自联盟高校的声音却显示,目前尚未接到任何解散通知,最快也要等到下月教育部高校招生咨询会召开之后,方能定论。

  联盟何去何从?且慢下结论。先看看现在大家对它的两大指责:一是折腾考生,愈来愈像“小高考”;二是出于一己之利,不是选拔偏才怪才而是“掐尖”。就后一点来说,北大清华“掐尖”历史久远,岂能将所有罪责推之于“联盟”两字。反而是前一点更值得推敲,“联盟”为什么有“小高考”之嫌疑?就是因为它的考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现有联盟的招考方式,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推荐+笔试+面试+……”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准备各种推荐材料,如果有幸在成千上万推荐材料中海选胜出,还要参加少则三四门,多则七八门“晕天黑地”的笔试,一身疲软之后再坐在四五个教授面前,绞尽脑汁回答那些稀奇古怪的提问。当所有这一切结束之后,如果你足够幸运,才能获得20~30分的优惠,然后还要接着博弈高考。这些冗长繁琐的考试方式,正是折腾考生的地方。

  优化自主招生联盟的考试方式,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设计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怎么改?许多教育学者认为,代表未来高校招生改革的方向是由各高校或高校联盟根据自身选才需求自主考试、自主招生,就像美国的SAT,但目前一步到位似乎并不现实。还有学者提出,自主招生可走一条“国家统一考试+学校自主”的模式,把高考提前至3月,考后高水平大学可获得充裕时间自主招生,考生可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的学科要求,递交高考成绩,作为综合素质的部分参考依据,接受学校考察、评定。自主招生联盟作为一种改革尝试,不能因噎废食,应该以更大的改革力度,优化现有的考试方式,而不应该草率将年仅两岁联盟扼杀在摇篮里。取消之,不如优化之。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